年10月23日(周二)下午课后,医院中医外科跟诊赖梅生老师,遇到一位复诊患者,诉近日双眼不适。老师简单问诊后,对我说:“治皓,你看看,帮他用内针处理一下。”
一、病情简介
男生,自诉双眼眼球在转动时候疼痛不适,在之前有类似症状,出现这种不适,患者的感受与平日里出现“上火”的症状相似,问诊当下的状态,眼球转动时仍然会痛。
二、治疗过程
医者(王治皓):请问现在哪里有不舒服?
患者:眼球在转动时候眼睛不舒服。
医者(王治皓):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您形容一下是怎样的,会干涩还是...?
患者:没有,就是痛。以前也会出现疼痛的状况,就像“上火”一样。
医者(王治皓):暂时不说以前,回到现在。在当下,两个眼球转动时,两边痛的相似,还是会有哪一边更会明显一些呢?
患者:两边差不多,(痛感)很平均。
医者(王治皓):您现在转动一下眼球,会有痛吗?
患者:是的,昨天就比较痛,今天稍好一点。
王治皓:
对于本例患者,问诊过程中,患者未强调因眼球转动导致眼眶下缘及面部疼痛,且环绕眼球大面积的经络循行当属少阳,故优先从少阳经选取穴位,脑位于躯干上焦,可先取上焦的少阳经同气。
(一)三焦经络
1、三焦:上焦
2、经络:少阳、(太阳、阳明)
(二)上下左右
按“男左女右”,取左侧,为方便进针,取上肢,左手。
赖梅生医师:
1、关于男左女右的取穴方法,《黄帝内针》这本书中有2处出现。P:“倘若病证在身体的中线,如任督线上,不便区分左右,可按男左女右选穴……以患者自身的左右来确定‘男左女右。’
P:“…神志不清,问诊困难,除人中之外,一律男左女右取穴”。
2、思考:为什么是男左女右?我想是男为阳,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我开始学内针时,对此还进行过粗略的临床实验。发于中的病证,我先辨六经和三焦确定拟针刺的穴位后,比如后颈中内部疼痛不适,可取“后溪穴”治疗,这时,我就会用同样的力去按压左右手的后溪穴,看看那边更酸痛一些。我观察到的大部分病人符合穴位的酸胀男性左边明显一些,女性右边明显一些。后来用多了,一般不左右对比了,直接按“男左女右”取穴。不过,大家也可以留意杨师用的字眼“可按男左女右”,不是必须哦!这说明,这个规则就象“上病下治,下病上治”一样,不是定格,临床上可以变通。如何变通?根据个人实践经验,特殊情况下,可以男右女左取穴。总结如下:
(1)病证在中,在第一针下针之前,可以按压左右两穴,对比穴位的酸痛麻木感觉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有,建议按比较明显的一侧的穴位进针。
(2)如果之前的症候已经在男性的右手、右足,或女性的左手、右足进针了,然后出现新的症状,正好在中线,或症状轻重左右不分,此时,按照“男左女右”来扎针的话,就会出现左右手或左右足同时扎针的情形,而这种情形在内针体系是要避免的。参加首届黄帝内针大会时听杨师说,这种左右手或左右足同时进针的方法就不是黄帝内针了。假如原来已经在男性患者右手扎针,此时病证需要,本应针左手后溪穴的,可以改针右手后溪穴,或针左足申脉穴。
(三)阿是取穴
医者(王治皓):把您的左手给我,扎一针感受一下。
患者:好的。
1、在少阳经阳池穴附近取阿是穴进针
医者(王治皓):现在转动一下眼球,不适的地方有缓解吗?
患者:有缓解。
医者(王治皓):您感受一下,减轻了几分呢?
患者:减轻了50%以上。
医者(王治皓):那我们再进一针加强一下。
医者(赖老师):建议在手上中渚附近进行加强。
2、在少阳经中渚穴附近取阿是穴进针
医者(王治皓):现在转动一下眼球,有缓解一些吗?
患者:上下转动眼球的时候,基本没有不适了;左右转动,还有一点。
医者(王治皓):我们来(调)动一下针的角度。
3、向外拔一点阳池穴里的毫针,调整方向后重新放入
医者(王治皓):这样做会缓解左右转动的不适吗?
患者:会的。
医者(王治皓):请问还有其他部位不舒服吗?
患者:没有了,只有这两个方向。
赖梅生医师:
此时该怎么辨经络,想一想该如何进下一针?
3、在太阳经后溪穴附近取阿是穴进针
医者(赖老师):现在左右转动眼球,感觉怎么样?
患者:好像也不疼了。
医者(赖老师):好,你持续感受一下,尽量不要让注意力分散,多关照一会不适之处的变化,半小时后给你取针。
患者:好,谢谢你。
三、用针疗效
本例患者,扎针后自觉舒服,半小时后取针,取针后,转动眼球,已无不适。
1周后复诊,诉治疗后眼睛没有再出现不适。
四、师生探讨
赖梅生医师:
治皓,本例患者虽有疗效,但有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值得指出并探讨,一方面是选穴,另一方面是进针。想听听你的思路和感受。
王治皓:
老师,我在问症识症之后,初步考虑本例患者不适之处出现在少阳经,第一针选择了阳池穴,虽有效果,但不甚理想,到第二针在中渚穴附近进行阴阳倒换时,才加强了疗效。如果第一针就选中渚穴,也许效果会更好,甚至不用进第二针。
赖梅生医师:
是的,如果是我用针,会首选中渚。我有留意到你在最初选穴位时候,也是首先考虑了中渚穴,为什么后来又首选了阳池呢?
王治皓:
老师,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没有在中渚穴附近找到压痛点或阿是穴,另一个是本例患者的中渚穴附近有疑似皮损,后来再次针刺中渚,我也是避开斑(瘢)痕扎的。
赖梅生医师:
我认为根本原因不在你说的这两点。你在开始时在寻找中渚穴时位置出现了错误,是在第三、四掌骨间寻找,后在中渚正确位置找到酸痛点,加强一针,患者立即感觉眼睛上下转动时已经好了。
前后探索两次,第一次找错了位置,第二次却又找对了,这是为什么呢?
王治皓:
学生认为仍是两方面原因,主要原因是对经络循行这边的基本功不够扎实,次要原因是在刚才的状态中,心里想着要好好表现,不料却徒增负担,镜头之下暴露不足。
赖梅生医师:
暴露不足是好事,老师希望你在实践的过程中,抛开一切杂念,不要让任何想法扰乱你当下的“心神”,在用内针为患者解除不适的过程中,你的身份就是医者。此外,如果你带入学生的角色且过于谦卑,患者也许就不能从你身上看到他想要的自信,权衡状态、把握分寸,不偏不倚,亦是给自己“调中”。
王治皓:
嗯,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五、本案总结
眼睛周围的不适,应优先考虑三条阳经的问题:瞳孔直下的面部,多属阳明经;从双侧外眼角上行到额角的区域,属于少阳经(少阳经有两条支脉,一条从耳后进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另一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太阳经从内眼角(做眼保健操时候常按的睛明穴)开始,上行额部。在临证时选用哪条经络,要首先让患者明确当下不适在何处,并“随证治之”。
当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条阴经,那就是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灵枢》:“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八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于督脉会于巅。”),视物模糊、眼睛后疼痛等不适,用三阳经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注意还有厥阴的可能!
在少阳经进针后,患者自述左右转动眼球仍会痛,故考虑从太阳经透少阳经,即从太阳经进针,进针角度偏向于少阳经,且督脉统领诸阳,与太阳经交会于后溪穴,在此穴透少阳,可以有“一石二鸟”之效,故第三针选取后溪穴。
医者在进针前后,心态要放平,最好能较快进入到医者状态,安神定志,亦能给患者信心。医者在治疗中追求“中正平和”状态的过程,亦是医者为自己“调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也需要患者参与进来,患者明当下状态,能给予医者回应与反馈,此种医患间的共同意识,即黄帝内针“医患导引”之所谓。
老师点评:
学生在选穴时,首先从左手少阳中渚附近找同气点的思路是对的。开始按时没有找到,后来在阳池处找到酸痛点,进针有效,但不是特别好,指导他在同名经上去“加强”。眼部从三才的位置来看,多数情况下我个人倾向于在中渚这个位置。如果是我针,会首选中渚。细看学生扎针视频,发现开始时在寻找中渚穴时位置出现了错误,学生在第三、四掌骨间寻找,这是导致没有反应的根本原因。后在中渚正确位置找到酸痛点,加强一针,患者立即感觉眼睛上下转动时已经好了。留针一会,发现左右转动时仍疼痛。于是从眼外侧是少阳为主,内侧太阳为主,刚才少阳已经处理,学生在手太阳经后溪进一针,患者立即感到左右转动也不会不舒服了。患者体验到“效若浮鼓”的内针疗效。
图片来自:《黄帝内针践行录》
了解门诊时间,可点击“阅读原文”。
赖梅生副主任医师打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