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视光恒定性外斜视病例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706972.html

转自:天津市医大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大家好,最近有一些临床验光师咨询我外斜视的诊断,那么今天我们眼视光讲堂一起探讨的就是眼科临床中的一则外斜视病例——恒定性外斜视。可能里面会涉及到一些眼科检查的报告,没有眼科背景的验光师会不是很好明确,这也恰恰让我们能更进一步学习读取对我们眼视光工作有帮助的数据。

我们先来明确下,外斜视究竟分为哪几类。

先天性外斜视,患者为1岁内发病,一般斜视度较大,往往都是恒定性的,不能控制正位,看远及看近时差别不明显,没有双眼视。多合并DVD,下斜肌亢进或者眼球震颤。

病因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异常,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上的缺陷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所致。此外,也有遗传因素。

间歇性外斜视,介于外隐斜与恒定性外斜视之间。

能控制正位,斜视度数不稳定,有双眼视。而看近视时可保持正位,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大多先有外隐斜。

常发生于儿童,最初仅在看远时发生,随着病情进展,间歇性外斜视的次数与时间均有所增加,最后看近时亦可发生外斜。

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合并有A-V综合征,亦可伴有其他垂直性斜视,如DVD(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等。其发病主要是外展和集合功能的平衡失调所致。当集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低下时,不能对抗过强的外展能力,使眼位有向外偏斜的倾向。

麻痹性外斜视(内直肌麻痹)

支配内直肌的动眼神经麻痹,可为先天或后天原因导致。

表现为单眼的大角度外斜视,患眼内转不能或不足。

患眼注视斜视角大于健眼注视斜视角。患眼内转眼位时斜视角增大。

我们再来明确下恒定性外斜视的定义。

恒定性外斜视发病原因:主要是与集合和散开功能之间平衡失调以及机械和解剖因素异常有关。

临床特征:

1、发病年龄

幼年或成年发病。发生在婴幼儿期的恒定性外斜视多无正常的双眼视,预后效果差。成年发病者多为间歇性外斜视失代偿形成,预后效果较好。

2、视力和双眼视功能

恒定性外斜视中,大约82%的患者视力正常。双眼视力相近时,患者呈交替性外斜视;若合并单眼弱视或屈光参差,则表现为单眼恒定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多因眼位偏斜受损。

3、眼位偏斜与屈光不正无特殊联系。

4、斜视度通常大而稳定。部分患者可能在不同注视方向的斜视度有所差异,即存在侧向非共同性。

5、可以合并垂直斜视、斜肌功能亢进、A-V综合征以及DVD(dissociatedverticaldeviation)。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例眼科临床案例。这是一位老年男士的检查报高。

由于这位老年男士的外斜视量已经很大,症状严重影响视物和身体状况,而对于屈光矫正没有明显改善,患者本身又强烈有恢复双眼视的意愿,最终的处理方案为手术治疗。

术后检查效果如下报告:

从这个术后检查报告可以看到,这位患者的手术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出院时还是需要坚持用药和观察随诊。

因为患者术后需要一段恢复期,所以先持续用药促进伤口肌肉的愈合,暂时不建议配镜。最好经过四到六个月的术后稳定恢复期后,对于存在的屈光不正可以进行校正。

因而,我们可以总结下,恒定性外斜视的处理方案:

1、非手术治疗:矫正屈光不正和训练

矫正屈光不正,视网膜成像清晰,增强对融合的刺激。

近视要完全矫正以保证活跃的调节性集合;远视的矫正取决于度数、AC/A值、年龄。外斜儿童远视小于2.00D可不矫正;年长儿童为避免视疲劳需矫正,可加重外斜。高AC/A外斜视可配戴负镜刺激调节性集合减轻外斜角度。

2、手术治疗

对于屈光矫正没有明显效果的患者,千万不要随意在“视保”做不规范的训练,以免加重或延误病情,还是要到正规的眼科检查具体眼位,根据斜视度数选择外直肌后徙内直肌缩短手术,以尽快达到术后的康复效果。

长按识别/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cs/831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