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诊室双眼脉络膜视网膜皱褶从何而来

编者按:

脉络膜视网膜褶皱可见于:低眼压黄斑病变,新生血管膜,眼球或眼眶炎症,或肿瘤压迫等。你会鉴别吗?

病例特点

64岁男性患者,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2个月“于急诊就诊。发病前有双眼复视,由间歇性的变成恒定性。患者近2个月有逐渐加重的气短症状,否认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

查体:视力:OD20/,OS20/25,眼压正常,瞳孔圆,对光反应对称,RAPD(-)。双侧眼球突出,后压阻力增加。眼球运动:右眼各个方向严重有限,左眼各个方向中度受限。此外,患者有内斜视和右眼上斜视。双侧球结膜水肿。眼底(图1):双眼视盘界清晰可见,脉络膜视网膜褶皱,右眼视网膜内出血。

图1.A,右眼眼底照片:整个黄斑区显著的脉络膜视网膜皱褶,血管弓旁2处视网膜内出血。B,左眼眼底照片:脉络膜视网膜皱褶。两张照片均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相机系统在急诊室拍摄。

答案

B.行眼眶CT

本例患者双侧眼球突出,结膜水肿,后压有阻力,提示为眶内因素。CT示双侧肌锥外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右侧为4.9×2.1cm,左侧为3.2×1.3cm(图2)。

图2.眼眶CT示双侧眶内肌锥外高密度影(白色箭头),右侧(A)4.9×2.1cm,左侧(B)3.2×1.3cm。两个高密度影均对眼球有压迫,右侧压迫重于比左侧。

血液肿瘤科建议完善全身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证实了高代谢性的眶内病变,并发现广泛的转移性疾病,包括淋巴结和胸膜腔受累。锁骨上淋巴结活检显示CD20+,BCL-1+细胞密集,弥漫性浸润。入院后第三天,患者因呼吸急促行胸腔穿刺术治疗。胸水流式细胞检查显示CD5+,κ限制性,成熟B细胞肿瘤。该患者被诊断为IV期套细胞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由生发中心前B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在95%的病例中,驱动突变是染色体易位(t(11;14))导致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也称为BCL-1)过表达。套细胞淋巴瘤占眼部和眼周所有淋巴瘤的9%,可同时累及多个部位,包括眼眶(90%的患者),眼睑(50%),泪腺(50%)或泪囊(20%)。患者通常为老年男性。在67%的病例中,眼部或眼周疾病是淋巴瘤的最早体征,大多数患者此时已经为III期或IV期疾病。不到1/3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有B症状(如发热,盗汗或体重减轻)。眼眶或附属器的套细胞淋巴瘤检查必须进行全身影像检查。

在CT上,淋巴瘤表现为与眼外肌等密度或高密度,对比增强弱。在MRI上,淋巴瘤表现为均匀增强并有扩散受限。R-CHOP治疗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CHOP治疗(83%VS8%)。

本例患者治疗及预后

本例患者的视力下降是由肿物造成的脉络膜视网膜皱褶引起,没有视神经压迫性病变的体征。他采用R-CHOP方案化疗。在门诊随访时,患者的视力提高到OU20/20。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hl/830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