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专注越好并非如此,过度专注反倒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越专注越好吗?

前几天,带儿子去少年宫学书法的时候,我注意到了隔壁桌的一个孩子。年龄大概在五六岁之间,在30分钟的课堂上,他始终心不在焉,一会儿要去上卫生间,一会儿就要求喝水。提笔练了五分钟就开始玩起了自己的帽子。好不容易呆够了30分钟,刚想走却被家长一把拉回来,非让他待够两个小时。

在我看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很难有较高的专注力的,能够认真学习30分钟,恐怕已经是极限了。

但就像男孩的家长一样,很多父母会觉得专注力决定孩子的成败,孩子专注力强肯定是有害无益,因此从小便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前几年就曾有新闻报道:8岁的男孩因太专注于看动画片,直到瓦斯点燃裤子燃起明火的时候才发现不对,结果导致下半身被严重烧伤……

过于专注的孩子会容易被眼前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听不到也看不到其他事物的存在,有时候就容易忽略危险,从而引发悲剧。

过度专注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

俄国著名教育家说过: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力等的准备状态。孩子拥有专注力,才能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也才能得到更高的学习效率。但过度专注却容易适得其反。

1、降低孩子的警惕性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将人的注意力系统分为三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便是警觉。意思就是随时探测信息,注意突发状况的发生。

就好比过马路的时候,人体的警觉功能就会开启,但这时候如果人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就会减弱警惕功能从而导致危险的发生。

在过度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的警惕性会降低,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也就没办法根据紧迫的事情及时作出反应。

这些孩子通常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事情里,对外界的一切缺少感知。当沉浸在手机游戏中的孩子感知到马路上的车辆,沉浸在动画片剧情里的孩子更是不会感知到父母的关心或责骂。

2、孩子的多方面能力遭到忽视

当孩子过度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将所有的思绪和行动都围绕在这一兴趣时,相应的,孩子的其他的学习、兴趣爱好便会减弱。

孩子的其它方面的能力也会因为一件事情的专注而被忽视,这些往往都是父母察觉不到的。有自闭症的孩子就是过于专注某件事情,从而忽视了环境中其他更为重要的事物。

3、减弱孩子的兴趣

过度的专注力,需要孩子在较长的时间里将精力全部集中在同一事物上。随着时间,孩子的体力和精力会被不断耗费直至过度,这时候往往会减弱孩子原本对事情的兴趣,甚至兴趣会慢慢消失。

专注源于热爱开始,因为热爱,才会过度专注。但当专注过度,超出原本给孩子带来的能力增长之后,就会给孩子的生活甚至身心带来潜在的危险。

过度专注有哪些表现

首先,孩子会变得安静。

孩子的本性是好动爱玩,闹腾的孩子在父母看来正常不过,但是一旦孩子专注于某件事时,就会一反常态,变得非常安静。这时候父母可能会为孩子的乖戾而开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危险在这时候是最容易发生的。因为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同时自动关闭了所有对外界的信号接受。她们只会专注于自己手头的事情,不愿意说话,也不愿意被他人打扰。

其次,孩子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专注的事情上。

调查显示:上幼儿园的孩子的最佳专注力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内。但是一旦孩子开始对某件事情过度专注,就会花上无数个30分钟。不管是课本的知识还是手机游戏,她们都会花费大量时间沉浸在其中。往往会因此耽误正常的作息和学习。

表哥的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看完电视不吃饭的孩子。只要动画片没播完,他就不会说一句话,甚至一动不动。也只有等到动画片全部播完,他才会吃饭和休息。好几次因为专注看电视补作业补到12点,但是第二天他依旧准时坐在电视机前……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保持正确的专注度呢

1、讲故事

让孩子保持正确的专注,过于严厉或过于温柔的说教都不能让孩子领会。家长不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有趣的情节来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每一个故事讲完之后,父母也可以通过一问一答,让孩子回忆故事的情节内容,从而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2、告诉孩子:走神是一种休息

保持正确的专注力,绝对不是时刻将弦绷紧。最好的平衡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就是教会孩子适当走神,并告诉孩子:走神是一种休息。

对此,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规划作息时间,在专注的时间里预留走神的时间。比如每天的晚上孩子专注学习一个小时之后,就有十分钟或二十分钟的中场休息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孩子可以发呆也可以走神等等。

当然啦,走神指的是在专注时间之外的放松,而非在专注中偷懒。家长需要跟孩子强调专注程度,在学习的时候,专注于课堂,而在放假的时候,则可以全身心地玩耍。

3、吸引孩子的专注力

一旦孩子出现过度沉迷某事时,父母不妨利用一个新事物来吸引孩子的眼球。可以在学习或者玩游戏的时候,通过小话题或是零食来打断孩子,让孩子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父母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制定并执行稳定的时间安排表,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一定的节奏,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出现过度专注的问题了。

家长应该明确区分专注与过度专注两者,专注有利于孩子成长,但是过度专注却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一定要把握住专注的天平,避免孩子陷入过度专注的死胡同里。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hl/8336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