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一辆轮式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无疑是去年航展地面突击方块的一大亮点,那么是否会引发新的一场战车革命呢?
近日,一张疑似我军新型装甲战车的图片在网上流传,在画面中除了一辆体型较小,采用了类似86A步战车的30毫米机关炮炮塔的轻量化五对中小负重轮的新型步战车外,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其一旁的采用了疑似埋头弹武器系统的新型履带式战车(由于该款战车目前定位还没有确切的结论(或许为新型多功能支援突击炮,也可能是新型步战车),因此本文姑且以新型履带式战车一词进行表述),下面就让我们根据目前掌握的部分零碎资料来就此对这款新型履带战车进行一番评论。
▲从曝光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黄色的那辆为
采用了五对中小负重轮的新型轻量化步战
车,绿色的为采用了疑似埋头弹武器系统的
新型履带式战车
谈论起该款战车,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其炮塔疑似采用了国产埋头弹武器系统。而说起国内类似的系统,最为广大军迷熟知的莫过于在去年第11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CS/AA5型轮式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武器系统,此款系统也是目前我国公开展示的首款埋头弹战车武器系统。
▲CS/AA5型轮式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
炮武器系统无疑是去年航展地面突击方块的
亮点之一
那什么是埋头弹呢?
埋头弹(CasedTelescopedAmmunition)也称嵌入式弹药或套筒式弹药,是将发射药有效覆盖并包裹住整个弹丸,以增加发射药用量并提高弹丸弹道性能的弹药。由于采用了圆筒状装药,其积比传统弹药小了约30%,因此便于存放,节省了弹药储存空间,可提高携弹量;而因采用了圆筒状的外形,也就此简化了火炮供弹机构的设计,与常规自动炮相比,结构非常紧凑(例如:40毫米埋头弹炮的体积就与25-30毫米机关炮相当,且后坐力仅为后者的2/3),有利于用来改装大多数现役步兵战车上的25~30毫米炮,且由于其自身药桶在采用了复合材料后,还可以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不易受损,因此火炮全寿命周期成本能就降低一半左右。
虽然埋头弹系统的系统体积小,但却丝毫不影响其自身弹药的威力,相反其性能比传统同口径弹药提高了约30%,特别在炮口动能上,比同口径常规弹药大约15%。虽然埋头弹具有比传统弹药更好的上述优势,但由于此前受制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埋头弹的运用只处于相关的验证阶段,然而近年来,随着材料等相关技术的成熟,埋头弹以成为了各国下一代装甲战车的首选武器之一。
▲40毫米埋头弹炮武器系统,可以看
出其相对紧凑的火炮供弹机构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40毫米CT(也就是
40毫米埋头弹炮)的体积比同口径的传统机
关炮要小很多,甚至小于30及35毫米的
传统机关炮
▲埋头弹炮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回到此前在珠海航展展出的CS/AA5型轮式40毫米埋头弹多功能突击炮武器系统,其自身采用了国产08式8X8车族底盘,并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增强了成员安全性,并搭配了供车长及炮长使用的先进双光电搜索及观瞄、火控及车载信息化系统。其40毫米埋头弹炮配套了三种不同埋头弹药,分别是杀爆榴弹,可编程时间引信定向预置破片弹,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其中,根据现场介绍,其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备在m距离能轻松打穿mm左右均质钢的能力,而可编程时间引信定向预置破片弹不仅可以有效对付地面目标,还能对低空目标产生较大的威胁。
▲第11届珠海航展现场曝光的CS/AA5型轮
式40毫米埋头弹突击炮所配的弹药从上到下
分别是杀爆榴弹,可编程时间引信定向预置
破片弹及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注意图
片下方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深效
果,目测其穿深能达到毫米左右
▲通过国外的40毫米埋头弹与传统的25、
30、40毫米机关炮弹的穿深对比来看,40
毫米埋头弹的优势十分明显,具备在米
距离穿透毫米均质钢的能力
▲国外40毫米埋头弹的打击钢筋水泥墙的效
果图,可见40毫米埋头弹的威力非同一般
▲CS/AA5的炮塔,注意炮塔配置的两套光
电搜索系统(据悉CS/AA5的炮塔还可以很
方便的安装在其他地面装甲作战车辆的
底盘上)
而此次曝光的新型履带式战车,仅从目前的其搭配的火炮外观来看,采用了类似CS/AA5的火炮外支撑骨架(主要为了提高火炮自身的精度),但由于其目前的火炮内部结构及炮口还没有更进一步详细的照片作为佐证,因此我们只能根据外观推断此款新型战车或许采用了国产的40毫米埋头弹系统,且搭配了一个较大的无人化炮塔,并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光电搜索、火控系统,而其底盘推测为国产新轻坦或其它通用履带式底盘的变种。
▲根据网上曝光的新型履带式战车3D效果图
来看,可以看到其炮管采用了类似CS/AA5
的火炮外支撑骨架,而炮塔上有类似的遥控
小型武器站或者光电探测系统的装置
▲西方两款搭配了40毫米埋头弹系统的典型
战车,上图为英军的新型“阿贾克斯”履带式
重型步战车,下图为采用了该埋头弹系统的
法国VBCI轮式步战车
虽然此次曝光的此款战车的真正配置及用途还有待时间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这无疑显示了我军目前已经在紧跟世界相关履带式战车发展的新潮流并在实际探索新一代装甲车辆家族的成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该款战车的庐山真面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