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带娃,终日奔波,没法享受生活?如何用心理学,处理工作与家庭的矛盾?7月6日晚8:00,24年心理学导师黄启团,带你实现工作和生活,成长和赚钱的平衡,立即点击预约
作者:凰兮来源:NLP研究院ID:nlpcn乔任梁去世5年后他们依旧没放过他妈妈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让人气愤的事情。
距离乔任梁因抑郁症去世已经过去5年,至今依旧有许多粉丝怀念着这位英年早逝的歌手。
而他的妈妈,似乎也渐渐从悲痛中走出,在两年前还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分享自己的日常、美食,不时与粉丝互动,而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思念。
当年,乔任梁的突然离世,最痛苦的莫过于他的亲朋好友,如今乔妈妈笑容躲起来,是一件好事才对。
然而,总有一些人喜欢发表与众不同的言论,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在乔妈妈的视频下“指点江山”:
“你还吃得下?你儿子都没了!”
“眼睛有点怕,所以她儿子没了。”
实在无法想象,为什么有人可以说出如此恶劣的话语。更不愿深思,乔妈妈他们看到这些话会是何种心情。
她只是分享自己的日常,眼球突出也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她是做错了什么,才招致如此大的恶意?
5年前,来自网络的语言暴力,加重了乔任梁的抑郁症,让他离开人世;
5年后,他的妈妈同样遭到了网络喷子的围攻,不得不主动道歉,在视频背景里,墙上还挂着儿子的海报。
隔着屏幕敲打键盘的人口口声声说乔妈妈忘了儿子、在吃儿子的“人血馒头”,难道要让她终日以泪洗脸,才是真正的思念?
好不容易从丧子之痛走出,还不让人过自己的生活吗?
很多人都将那些躲在屏幕后肆意的评论的人,统称为“键盘侠”。
然而,把那些满嘴污言秽语,开口就是问候别人母系家属,闭口还是生殖器的家伙,还自以为幽默机智的家伙称为“键盘侠”,这分明是对“侠”字的玷污。
这些人,不过是一群网络喷子。
“我说你错,你就是错的”乔妈妈的遭遇,并非特例。
痛失爱女的江歌妈妈,同样频繁遭到网络喷子的攻击。
既然乔妈妈走出阴霾不被网友接受,那么执着于为女儿讨要一个公道的江歌妈妈,就没什么好“批”的吧?
并不是。
3年多过去了,江歌妈妈一直不曾放弃维权之路,多次登上新闻,久而久之,有些人开始不耐烦了:
“有完没完啊?”
“就是炒作。”
“还不是为了钱”
……
在网络喷子眼中,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总会有人跳出了说你是错的。
他们不是真的在乎你的行为,究竟符不符合“道德”,他们只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
热衷于在网络上“高谈阔论”的网络喷子,很多时候都好像在伸张正义,但他们在现实中,往往敢怒不敢言。
在现实中唯唯诺诺,网络上却重拳出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是立体且多面的,他们会根据环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目的。
虚拟空间的隐蔽,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释放在现实中被压抑的压力,还可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在许多人看来,这种可以“自由”表达的自己,才是理想的“自我”。
然而,就像是法学教授罗翔所说:“一个越是知识贫乏的人,就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勇气和自豪感。”
针不扎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疼。
旁观者从自己视野出发,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自觉“众人皆醉我独醒”。
却不知,轻率地对别人进行非议和指责,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旁人充满了傲慢和偏见。
网络喷子的世界,你知道多少?我们很难理解网络喷子为何总爱挑刺,仿佛世界上就没有他们看得顺眼的,
好比有高分的穷困学生选择冷门职业,就说人家太理想不对;而如果有学生选择给予高额奖学金的学校,又说人家贪钱、太现实。
横不对,竖也不对,网络喷子究竟是怎么“炼”成的?
原因有很多,这里大致谈谈两点:
1、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更倾向于指责其人品,而忽视情境的影响。
比如值得尊敬的张桂梅校长就曾被骂上热搜:“道德绑架”、“观念落后”、“歧视全职太太”……
只因她说了一句“我最反对女孩子做全职太太。”
却不知,张桂梅是不希望大山里的女孩,被禁锢在大山,被禁锢在家里,希望她们能够走得更远。
随意评判别人的人品,捏造事实,以讹传讹,将某人标签化,正是许多网络喷子最习惯做的事情。
2、自我中心和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