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高频考点2000完整版三

.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1:2。

.氮(g)和热量之比为1:~。

.中心静脉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导管性脓毒症。

.中心静脉置管如果8h后仍有发热,应拔去导管。

.中心静脉置管如果24h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用抗生素。

.疖和痈的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危险三角”区域疖子不用挤压。

.“唇痈”不易切开。

.急性蜂窝组织炎和丹毒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蜂窝组织炎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皮肤、肌肉、阑尾。

.丹毒的临床表现是网状淋巴管炎。

.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特点是:淡红色,稀薄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液特点是:黄色,不臭。

.类杆菌,拟杆菌的脓液特点是:恶臭。

.破伤风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破伤风外毒素。

.破伤风首先侵犯的是肌肉:咀嚼肌。

.破伤风最严重的侵犯的是肌肉:呼吸肌。

.破伤风的主要的药物治疗是破伤风抗毒素(0-U)。

.气性坏疽的典型表现是:大理石花纹。

.气性坏疽的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彻底清创。

.烧伤面积的分布是:头、面、颈--三、三、三;双上臂、前壁、手--五、六、七;躯干前、后、会阴--十三、十三、一;双臀、双足、双小腿、双大腿—五、七、十三、二十一。

.烧伤深度的识别:Ⅰ°红斑状;浅Ⅱ°水泡状;深Ⅱ°红白相间,以白为主;Ⅲ°焦痂状,树枝状栓塞血管。

.烧伤的患者的补液是晶体:胶体=2:1,每天生理需要量是0ml。

.烧伤的患者的补液量是:体重*面积*1.5。

.骨肉瘤、肝癌的肿瘤标记物是碱性磷酸酶。

.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是酸性磷酸酶。

.肝癌的肿瘤标记物是乳酸脱氢酶。

.结肠癌、胃癌、肺癌、乳癌的肿瘤标记物是癌胚抗原(CEA)。

.肝癌、畸胎瘤的肿瘤标记物是胚胎抗原(AFP)。

.鼻咽癌的肿瘤标记物是IgA-vgA。

.前列腺癌的肿瘤标记物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绒毛膜上皮癌、睾丸精原细胞瘤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化疗。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放射疗法

.环磷酰胺属于烷化剂抗肿瘤药物。

.年轻女性乳腺的肿物为乳房纤维腺瘤。

.乳腺囊性增生症与月经周期的作用相关。

.乳腺癌的酒窝征是累及Cooper韧带。

.乳腺癌的桔皮征是指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桔皮水肿。

.恶性程度最高的乳腺癌是炎性乳癌。

.湿疹样癌(Paget病)的表现是湿疹+癌症症状。

.经典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乳房、胸大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扩大根治术: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清除胸骨旁淋巴结,适用于疑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的内侧象限乳癌。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首选的药物是三苯氧胺(他莫昔芬)。

.瞳孔扩大的疾病是阿托品中毒。

.瞳孔可缩小的疾病是有机磷类杀虫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吗啡、氯丙嗪中毒。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口腔气味是大蒜臭味。

.氰化物中毒的口腔气味是苦杏仁味。

.毒物的治疗原则是:终止接触毒物,迅速清除进入体内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服毒后6h内洗胃有效,刺激性液体禁忌洗胃。

.铅、猛中毒首选的解毒剂是依地酸二钠钙。

.砷、汞、锑中毒的解毒剂是二巯基丙醇。

.亚硝酸盐、苯胺、硝基苯的解毒剂是亚甲蓝(美蓝)。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是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

.老鼠药中毒的解毒剂是亚硝酸盐-氟乙酰胺。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有机磷中毒毒蕈碱样症状(M受体):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瞳孔缩小。

.有机磷中毒烟碱样症状(N受体):肌束震颤、血压升高。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是诊断有机磷杀虫药中毒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敌百虫中毒者忌用2%碳酸氢钠溶液。

.对硫磷中毒者忌用1: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阿托品对抗毒蕈碱样症状有效,对抗烟碱样症状者无效。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的表现是: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一氧化碳中毒晚期出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终止CO吸入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一氧化碳重度中毒的首选高压氧舱治疗。

.围生期:孕28W到出生后7d为围生期。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衡量一个国家卫生医疗水平的指标。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小儿的发病率,死亡率亦很高,仅次于围生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小儿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岁之前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阶段特点为智力发育非常快。

.学龄期:自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青春期:女童12-18岁,男童14-20岁,体格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这个时期形成第二性征。

.生长发育的特点: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反映儿童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体重。

.反映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是身高。

.出生时身长:50cm。1岁时身长:75cm。2岁时身长:87cm。

.出生时头围34cm。1岁时头围46cm。2岁时头围48cm。

.儿出生时头比胸大,胸围比头围小1-2cm为32cm。1岁时胸围=头围:46cm。2-12岁胸围=头围+年龄-1cm

.前囟:2岁闭合。

.后囟:呈三角形,出生后6-8周闭合。

.3个月能抬头时出现颈椎生理弯曲。6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生理弯曲。1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生理弯曲。

.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早期:膝部;晚期:腕部。

.疫苗:麻疹:8个月;百白破:从3,4,5月;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出生后。2岁:乙脑。

.1岁以内婴儿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50%。

.水:婴儿期平均需要量为ml/(kg*d)。

.婴儿每日需能量kcal/kg。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早出现的骨骼变化即颅骨软化,3-6个月婴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方颅出现的时间是7-8个月以上。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l岁左右出现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或漏斗胸。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足月儿生2周后--维生素DIU/日,一直到2岁。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面神经征(Chvosteksigh);腓反射;陶瑟征(Trousseau征)。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最先出现是体重不增。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减少:首先为腹部,面颊部是最后的表现。

.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

.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的新生儿。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妊娠35周,羊水内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增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期止惊首选药物:苯巴比妥。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年长儿止惊首选药物:地西泮。

1.脑水肿治疗首选甘露醇。

.病理性黄疸:24小时内出现;持续会到2周。

.新生儿溶血: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

.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严重并发症:核黄疸。

.出生后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最为常见。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发生的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21-三体综合征的表现:智能低下。通贯手,皮肤细腻。

.21-三体综合征最常见的并发疾病:先天性心脏病。

.21-三体综合征易位型:D/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D/G易位的下一代患体病机率为10%。)

.21-三体综合征易位型:G/G易位核型为46,XY(或XX),-21,+t(21q21q)。(G/G易位的下一代患体病机率为%。)

.21-三体综合征确诊:染色体核型分析。

.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苯丙酮尿症的表现是智能发育落后最为突出。

.苯丙酮尿症的表现是特殊鼠尿臭味。

.苯丙酮尿症新生儿期筛查实验: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苯丙酮尿症儿童的初筛实验:尿三氯化铁试验。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

.IgA:局部抗感染。

.IgE:引起I型变态反应。

.风湿热的质并举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风湿热最常见的是二尖瓣最常受累。

.川崎病即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草莓舌。

.川崎病首选的药物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麻疹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麻疹的一般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风疹持续3日的斑丘疹;发热第2天出疹并于一天内出齐。

.幼儿急疹的典型表现是热退疹出。

.水痘的典型表现是斑疹--丘疹--水疱疹--结痂疹;四世同堂。

.猩红热的典型表现是杨梅舌。

.结核:5-9mm阳性(+);10-19mm中度阳性(++);≥20mm;强阳性(+++);如有水疱、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极强阳性反应(++++)。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

.结核性脑膜炎神经系统损害常见第3、4、6、7、12对脑神经障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典型表现是:包块+梗阻。

.先天性巨结肠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

.小儿0-6个月腹泻的原因是生理性腹泻。

.小儿7个月-2岁的腹泻原因是秋季腹泻。

.小儿2-7岁腹泻的原因是中毒性菌痢。

.小儿轻度脱水:失水约为30-50ml/kg(3%-5%),补液约为90-ml/kg。

.小儿中度脱水:失水约为50-ml/kg(5%-10%),补液约为-ml/kg。

.小儿重度度脱水:失水约为-ml/kg(10%以上),补液约为-ml/kg。

.低渗性脱水是指血清钠<mmol/L,补液要补高张液体(4:3:2)。

.等渗性脱水是指血清钠<-mmol/L,补液要补等张液体(2:3:1)。

.高渗性脱水是指血清钠>mmol/L,补液要补低张液体(2:6:1)。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清晨或夜间发作,气管舒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也叫毛细支气管炎,以1岁以内的婴儿多见,毛细支气管炎三联征:喘憋+三凹征+哮鸣。

.腺病毒肺炎由腺病毒3、7两型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支气管和肺泡间质炎症,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儿。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形成肺脓肿、脓胸、脓气胸、肺大疱。

1.肺炎支原体肺炎典型特征是剧然刺激性咳嗽,冷凝集试验阳性。

.卵圆孔关闭时间生后5-7个月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关闭3个月解剖上关闭80%,12个月解剖上关闭95%。

.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法洛四联症和大动脉转位。

.房缺的典型体征是第二心音固定分裂。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缺损小于5mm的患者称为Roger病。

.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全收缩期杂音。

.动脉导管未闭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法洛四联症患者青紫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

.法洛四联症: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厚、室间隔缺损。

.少尿的标准:婴儿ml,学龄前儿童ml,学龄儿童ml。

.卵黄囊造血期在胚胎的3-6周。

.肝脾造血期在胚胎6-8周。

.胚胎第6周时开始出现骨髓造血。

.出生2-5周后骨髓成为惟一的造血场所。

.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交叉:出生后4-6天与4-6岁。

.新生儿贫血的标准:Hb<g/L。

.1~4个月时贫血的标准:Hb<90g/L(生理性贫血),

.4~6个月时贫血的标准:<g/L,

.6个月~6岁者贫血的标准为:<g/L,

.6~14岁贫血的标准为<g/L。

.新生儿或2个月以下的化脑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2个月到12岁的小儿的化脑多由脑膜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为主。

.大于12岁的小儿多由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引起。

.脑脊液检查是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依据。

.硬脑膜下积液简单的首选检查方法:头颅透光检查。

.甲状腺功能减低的表现为:皮肤粗糙,智能发育低下。

.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实验室检查是:T4降低、TSH明显升高即可确诊。

1.压颈试验旨在检查脊髓疾病有无椎管阻塞。

.卧位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70~mmH20。

.滑车神经受损时眼球出现向外下运动障碍。

.同向性偏盲病损位于对侧视束。

.两足并拢站立闭目,此项检查为Romberg征。

.右三叉神经病损表现为右面部痛温觉障碍,张口下颌偏向右侧。

.一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同侧面部呈现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脊髓病所致音叉振动觉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薄束与楔束。

.当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出现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划圈样步态。

.脊髓前角细胞病损的瘫痪特点节段型分布的弛缓性瘫,不伴感觉障碍。

.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双下肢中枢性瘫。

.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

.Weber综合征的病损部位中脑。

.导致中枢性偏瘫包括同侧中枢性面,舌瘫的病损部位内囊。

.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的瘫痪多表现单瘫或不均等偏瘫。

.急性严重的锥体束损害的断联休克表现为弛缓性瘫,腱反射亢进

.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肌张力减低。

.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下运动神经元。

.病理反射的发生系因锥体束受损。

1.Babinski征典型表现为拇趾背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

1.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病理反射

2.诊断浅昏迷最有价值的体征是对呼叫无反应。

3.右侧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表现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伴有右侧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

4.内囊受损的感觉障碍特点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5.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及感觉过敏,其病变部在丘脑。

6.一侧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感觉保留,病变部位在同侧脊髓后角。

7.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应首选卡马西平。

8.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鉴别主要依据是有无面部痛觉障碍,角膜反射有无改变。

9.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出现的时间最多见于起病后第三周。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为四肢远端感觉障碍比运动障碍轻。

.重度颅脑损伤深昏迷病人,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的最有效方法是气管切开。

.关于头皮裂伤可以在24小时内的裂伤清创后可一期缝合。

.诊断颅底骨折通常依据是临床体征。

.有中间清醒期的血肿是硬膜外血肿。

.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指征,非脑干区≥30ml。

.确定AVM治疗方法及大小、部位,最有用方法是全脑血管造影显示。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偏瘫。

.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生部位是壳核及其附近。

.视野缺损常见于枕叶肿瘤;运动障碍、精神症状常见于额叶肿瘤;感觉障碍常见于顶叶肿瘤。

.降低颅内压增高的最有效易行的方法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视乳头水肿在临床诊断颅内病变的意义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体征之一。

.慢性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易早期出现颅压高症状的是第四脑室肿瘤。

.小脑幕裂孔疝时,疝入小脑幕裂孔的组织是颞叶沟回。

.出现颞叶钩回疝时,有定位意义的瞳孔变化是患侧瞳孔逐渐扩大。

.抢救枕骨大孔疝(脑室系统扩大者)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是快速颅内钻孔穿刺,行脑脊液外引流术。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部分疝出枕骨大孔。

.最易形成小脑幕裂孔疝的是颞叶肿瘤。

.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根本区别是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震颤麻痹源于黑质细胞变性。

.关于帕金森病的三个主要体征: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

.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二者的区别之一,在于后者一定有10~40分钟征兆症状。

.紧张型头痛好发于20~40岁。

.治疗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如突然停药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上癫痫发作与假性癫痛发作的主要鉴别为发作时有伴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对癫痫发作患者的急救首要处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癫痫持续状态必须是全向强直一阵挛发作频繁发生,伴意识持续不清。

.癫痫中应用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检查的重要目的是癫痫病灶定位。

.重症肌无力患者出现反拗危象时的正确治疗原则是人工辅助呼吸。

.重症肌无力最常受累的肌肉是眼外肌。

.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

.妄想是不能被说服的病态信念。

.症状性精神病最特征性症状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最严重的戒酒综合症:震颤性谵妄。

.甲减的精神症状很少表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

.慢性酒精中毒的震颤谵妄的临床表现是停酒后出现的急性精神症状群。

.紧张综合征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震颤性谵妄首选的治疗药物:安定。

.关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常伴幻觉。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精神活动的全面紊乱和瓦解。

.对精神分裂症最具诊断价值的症状是命令性幻听。

.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是利培酮。

.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的是氟西汀。

.关于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

.通常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每天治疗剂量为~mg。

.抑郁发作时,1日之内的规律是昼重夜轻。

.癔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

.诊断癔症最重要的是排除器质性疾病。

.行为疗法对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症状有效。

.不属于癔症转换症状的是癔症性失明、癔症性瘫痪、癔症性失音、癔症性抽搐。

.适应障碍是明显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

.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障碍为直接原因。

.躁狂症首选的是碳酸锂。

.诊断抑郁发作的必要条件是心境低落。

.诊断抑郁症的首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兴趣下降。

.严重抑郁症想要自杀的首选的治疗是:电抽搐。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会有意识模糊。

.广泛性焦虑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焦虑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

.应激源是作用于个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根据应激源来源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外部物质环境、个体的内环境、心理社会环境。

.心身疾病与情绪、生活事件、性格、个体易感性因素有关。

.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自己有意地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恐惧发胖或拒绝正常进食。

.神经性贪食症反复发作性地、不可控制的暴食,但又担心以胖,继之采用自我诱吐等方面以减轻体重。

.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药物首选三环类抗抑郁剂。

.在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的第3-4期突然出现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同时有定向力障碍,历时10多分钟。清醒后对夜间发作不能回忆。可诊断为夜惊。

.在快速眼动睡眠期(REM)出现焦虑、恐惧的梦境体验,伴有惊恐情绪,以及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等自主精神症状,醒后或次晨能清晰回忆。可诊断为梦魇。

.单纯扩散:O2、C02。

.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葡萄糖、氨基酸。

.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2+等离子。

.主动转运:钠钾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形成。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外流。

.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维生素B12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内源性凝血发生于血管内,由因子XII活化启动,因子VIII缺乏引起血友病。

.外源性凝血发生于组织,由因子Ⅲ活化启动,反应步骤少,速度快。

.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0.主动脉压力最低是容收缩期末。

1.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3.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自身调节。

4.2期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较长的原因,决定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短。

5.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6.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Ca2+内流形成。

7.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的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8.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9.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交感缩血管纤维的体内分布情况:皮肤。

.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

.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

.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吸气肌为: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为:腹壁肌、肋间内肌。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

.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余气量(残气量):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0-0m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肺活量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可以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用力呼气量:不仅能反映肺活量容量的大小,而且可反映呼吸所遇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首选指标。

.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

.肺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

.解剖无效腔:不参与气体交换,容积约为ml。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意义:潮气量加倍,呼吸频率减慢,通气量增加,深慢呼吸;潮气量减倍,呼吸频率加快,通气量减少,浅快呼吸。

.通气/血流比值:VA/Q约为0.84,这一比值的维持依赖于气体泵和血液泵的协调配合。

.H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为主。

.CO:脂溶性物质,单纯扩散,主要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缺氧: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抑制呼吸中枢。

.促胃液素-G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促胰液素-S细胞;盐酸刺激分泌;作用促进胰液和胆汁HCO3-分泌。

.胆囊收缩素-I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

.抑胃肽——K细胞;脂肪及分解产物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促胃动素——M0细胞;迷走神经、盐酸、脂肪刺激分泌;作用刺激胃肠运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对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B12主要在回肠吸收,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必须由胃肠外补充VB12,防止巨幼贫。

.食物的热价: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氧热价: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为了补充体内额外的热量消耗(特殊动力效应)。

.基础代谢率:清醒、静卧、未作肌肉运动,无精神紧张,食后12-14小时,室温20-25℃。正常范围:+-15%以内,超过+-20%为病理性的。

.体温正常值: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下(36-37.4℃)。

.体温调定点由: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控制。

.人体主要产热器官肝(安静时),骨骼肌(运动时)。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尿量正常值:0-0ml/d;多尿>ml/d;

.无尿<ml/d。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ml/min。

.有效率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囊内压。

.水的重吸收主要受ADH的调节,Na+、K+主要受醛固酮调节。

.HCO3-重吸收是以CO2扩散的形式进行的,所以重吸收优于Cl-的重吸收。

.肾糖阈: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超过mg/m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将出现葡萄糖。

.H+在近端小管主要通过Na-H交换进行;尿中每排出一个NH4+,就有一个HCO3-被重吸收入血。

.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的利尿现象(甘露醇+血糖)。

.影响突触前膜递质释放量的关键因素是进入突触前膜的Ca的数量。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局部去极化电位,Na+内流。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突触后膜在某种神经递质作用下局部超级化电位,Cl-内流。

.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播、中枢延搁、兴奋的总和、兴奋节律的改变、后发放、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如吸吮)是用于生存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可以消退。

.负反馈较正反馈多见,负反馈意义在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稳态。

.正反馈意义在于促进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脑电图的脑电波:白天安静休息α波,工作β波,睡觉θ波,大睡δ波。

.腱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

.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下丘脑前部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肽能神经元可合成ADH和催产素,经下丘脑-垂体束的轴浆运输贮存于神经垂体。

.生长激素(GH)幼年缺乏GH—侏儒症;幼年GH过多—巨人症;成年后GH过多—肢端肥大症。

.GH储备不足时峰值<7ug/L,常用于矮小症和侏儒症的诊断。

.对脑和骨骼生长都重要的激素--甲状腺激素。

.在胎盘期缺碘或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易患呆小症(克汀病)。

.必需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组氨酸。

.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的疏基脱氢后以二硫键结合形成胱氨酸.

.蛋白中不少半氨酸以胱氨酸的形式存在。

.肽键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酰胺键,具有双键性,不能自由旋转。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键。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局部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氢键。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相对空间位置。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三维空间分布。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只涉及二硫键和非共价键,不涉及氨基酸的序列改变。

.蛋白质变性在nm处吸收光线最好。

.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DNA碱基组成规律: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按一定顺序以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DNA中包含四种碱基,即A、G、C、T。mRNA转录核内NDA遗传信息的碱基序列,携带细胞质,作为蛋白质细胞合成的

.模板。

.真核生物mRNA的5’-末端帽和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

.tRNA的二级结构是三叶草形有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和TψC环。

.rRNA:RNA参与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酶中心必须氨基团组成,具有特定的空间构造,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酶最常见的辅助因子:金属离子。

.酶原的激活:酶原向酶的转换过程,实质为酶活性中心的暴露。

.糖代谢的过程有三种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糖的有氧氧化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糖异生关键酶:果糖双磷酸酶-1。

.糖异生的意义:持血糖浓度恒定和补充肝糖原。

.乳酸循环:耗能的过程:避免损失乳酸,防止乳酸酸中毒。

1.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琥珀酸呼吸链排列顺序:复合物Ⅱ→COQ→复合物Ⅲ→CytC→复合物Ⅳ→O,22ATP。

.酮体生成的关键酶:HMG—CoA合成酶。

.机体利用的关键酶:琥珀酰CoA转硫酶、乙酰乙酰CoA硫解酶、乙酰乙酰硫激酶。

.胆固醇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液及内质网。

.乙酰CoA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

.胆固醇的合成应过程还需NADPH++H++和ATP。

.胆固醇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八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Lys)、色氨酸(Trp)、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蛋氨酸)(Met)、苏氨酸(THr)、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

.一碳单位:丝氨酸(Ser)、甘氨酸(Gly)、组氨酸(His)、色氨酸(Trp)。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核苷酸从头合成的主要途径合成原料:磷酸核糖、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C02及一碳单位。

.反转录是指以RNA为模板,即按照RNA中的核苷酸顺序合成DNA的过程。

.反转录的信息流动方向:RNA—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把DNA切成长度不同的片段重组DNA中重要的工具。

.基因载体包括质粒DNA、噬菌体DNA、柯斯质粒载体(粘粒)、病毒DNA和人工染色体等类型。

.电泳分离可得五类: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血红素合成基本原料合成原料: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血红素合成关键酶:ALA合成酶(限速酶)。

.胆汁酸生成的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

.游离胆红素:未经肝脏处理脂溶性大难溶于水不能由肾脏排出;

.结合胆红素在肝脏中合成,可以经过肾脏排出。

.适应性改变的四种形式: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为。

.机化是指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再生是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

.气球样变:病毒性肝炎。

.肝细胞内出现:脂肪变性。

.心脏脂肪变性出现虎斑心。

.结缔组织玻璃样:瘢痕组织、纤维化肾小球、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样斑块。

.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时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细胞内玻璃样变: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

.浆细胞免疫球蛋白聚集形成的Russell小体。

.淀粉样变:慢性炎症反应(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湿关节炎)。

.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肾、脾。

.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胰腺。

.细胞坏死的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和核溶解。

.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特别下肢。

.湿性坏疽多见于肠、阑尾、子宫、肺等。

.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炎细胞。

.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衰细胞;

.慢性肺淤血呈褐色硬化。

.慢性肝淤血:槟榔肝。

.长期慢性肝淤血:淤血性肝硬化。

.白色血栓:血栓的头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混合血栓:血栓的体,血小板小梁,纤维素网罗的大量红细胞构成。

.红色血栓:血栓的尾,主要见于静脉内,特点:易碎,脱落可形成栓塞。

.血栓栓塞:下肢、脑、肾、脾。脂肪栓塞: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损伤。

.气体栓塞:减压病或沉箱病。

0.羊水栓塞:分娩过程,易引起DIC。

1.炎症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急性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

4.过敏性炎症:嗜酸性粒细胞。

5.慢性炎症:巨噬细胞。

6.病毒性感染:淋巴细胞。

7.慢性肉芽肿性炎: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郎罕巨细胞、异物巨细胞)。

8.常见的癌前病变:粘膜白色病变(粘膜白斑病);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结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病;皮肤慢性溃疡;慢性宫颈炎伴宫颈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肝硬化。

9.交界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异型性是区分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依据。良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小,恶性肿瘤异型性大。

.癌:上皮组织;肉瘤:间叶组织。

.高分化的鳞癌可见到角化珠。

.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最具诊断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病变的是:脂纹。

.HDL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

.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脑出血好发部位:基底节和内囊。

.风湿性心脏病:Aschoff小体。

.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

.小叶性肺炎以肺小叶为单位急性化脓性炎症。

.硅结节是硅沉着病的特征性病变。

.硅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结核。

.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恶性肝炎):无明显肝细胞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亚急性重型肝炎:可有明显纤维组织增生。

.微小病变肾病:见于儿童,弥漫性肾小球脏层细胞足突消失,未见电子致密物。

.膜性肾小球肾炎:老年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样或分层样。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大红肾、蚤咬肾。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电镜下:基底膜和上皮细胞之间有驼峰状或小丘样致密物沉积。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或环状体出现。

.新月体性肾炎:增生的肾小球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增生以肾小球壁层细胞增生为主。

.甲状腺癌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乳头状腺癌。

.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和滤泡上皮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是最常见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子宫颈鳞癌占95%:子宫颈外口和柱状上皮交界处。

.血性转移是绒毛膜癌最显著特点,最常见的肺转移。

.结核结节:类上皮细胞、郎罕巨细胞(特征性细胞)。

.原发综合症: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

.脑脊髓膜化脓性炎症:炎症累及软脑膜和蛛网膜,在蛛网下腔充满黄色脓性渗出物。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脑脊髓的变质性炎。

.寄生虫最常见的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

.艾滋病最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是卡氏肺孢菌感染。

.艾滋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卡波西肉瘤。

.梅毒特征性病变:树胶样肿。

.淋病: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最常见的性病。

.药物的副反应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治疗量即可产生副作用;难以避免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物反应。

.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

.首关消除主要的给药途径是口服给药;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

.一级消除动力学:恒定的百分比消除,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量随时间递减;药物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绝大数的药物按一级消除动力学消除;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度。

.毛果芸香碱:缩瞳;降眼内压;调节痉挛。

0.阿托品:扩瞳,升眼内压,调节麻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一对一治疗
治疗白癜风的中成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zd/828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