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教程鼻子和眼睛的画法

临床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1/5448276.html

素描鼻子的画法

鼻部的结构与表现

鼻子是脸部最凸显的部位,是重点的塑造对象。它由鼻根、鼻梁、鼻头、鼻翼、鼻孔、鼻唇沟构成。(具体参考右图)

鼻根:鼻根紧靠泪阜与额骨的下弯处连接,它是最窄处,转折最急。它与眼部的转折关系和对比关系较明显,但不能过于强调,只交待它靠近眼部结构的地方,以防削弱眼睛的表现。

鼻梁:鼻梁要注意中间与两侧三个面的形状和结构变化及与其相邻部分的衔接。鼻子侧面略微鼓起的位置,正好处在鼻梁向外延伸这一带上。因此,鼻子在抓住最大的明暗交界线和鼻子侧面与暗面衔接处的深浅变化后,还要把侧面的这种形体变化表现出来。

鼻底:鼻底有明显的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是表现难点,注意它丰富的明暗和虚实变化。初学鼻子要加强对鼻部结构的理解,注意各部位之间的穿插、前后、虚实等关系,并将鼻子的各个形体进行归纳和概括,理解鼻骨体块、鼻头体块和鼻翼体块的关系。

理解鼻子的结构是画好鼻子的关键

1.要知道,鼻子表面一切的明暗变化都与其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比如鼻梁侧面略微鼓起的位置正好处在鼻梁向外延伸这一带上(下图鼻部骨骼示意图)。只有将这种微妙形体变化表现出来,就能避免将鼻子侧面的灰画平。

2.对于鼻子中线的起伏变化,大家一定要结合下图中鼻骨和石膏鼻子分面的形状来理解。首先,鼻梁的骨骼要略高一些,往下接着向下倾斜的软骨。因此,鼻子中线的这种起伏变化也就决定了鼻头和鼻梁上的高光不会连接在一起,并且鼻头的高光要亮与鼻梁的高光。

3.在表现鼻翼时我们要注意到它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深浅变化,如下图中将鼻翼从横向和纵向上分别划分出不同的明暗层次,鼻翼的形体就“鼓”起来了。

4.左侧鼻翼底面的交界线不是随意画在鼻翼边缘的,而是跟随着鼻翼的厚度往下转。此外,鼻翼上方受光面的边缘有一条很窄的灰面,也使鼻翼的形体自然就往下面转了。

5.不能将鼻孔的形处理成一个简简单单地圆,表现时可先把鼻头饱满的形体画出来,然后对比着画出鼻孔。

(下图)鼻骨、分面像和结构示意图

希望大家将下方的五幅图结合起来观察,从而能更好地理解鼻骨和透视对鼻部形体的影响

鼻子的明暗塑造规律

除了全侧面角度头像,对象的鼻子在空间上是最靠前的,这时为了往外提拉空间就必须把鼻子画强。

1.不管表现何种角度的鼻子,都要将其形体归纳进一个简单的几何体中,然后分析它的黑白灰关系。如下图,在顶侧光的情况下,鼻子的底部最暗、侧面灰、正面亮。接下来,根据鼻子内在的结构画出这几个面的中微弱的深浅变化,那画面的黑、白、灰节奏就非常丰富,鼻子的体积感也就非常强了。

2.鼻子空间上最靠前的部位是鼻头,因此鼻子底部的这条明暗交界线的方圆、深浅和虚实等关系就要特别强调。并且,这条交界线到了鼻翼处,不能直接连到鼻翼的边缘,而是要向下转一下。

3.受光线以及鼻子形体的影响,鼻头和鼻翼受光面与明暗交界线之间一般会有一条狭窄的灰面,这个作为过渡的灰面能够更好地让形体转过去,让形体更加圆润。

鼻部表现步骤的要点分析

1.该角度鼻子鼻梁的外沿要比内沿直一些,内沿的形体起伏变化更加明显。

2.逐步将鼻子黑、白、灰三大色块拉开,鼻梁侧面隆起的结构不能忽视。

3.鼻头叠压着左侧鼻翼,因为是受光面,它们之间的过渡比较柔和,交待出完整的鼻头外沿即可。

4.鼻头上的调子可略微揉擦成浅灰调子,然后在上面用笔随结构排细线条,表现鼻子光滑质感。

鼻部的性别特征

男性对象:通常男性鼻梁挺拔、笔直,转折明确。鼻头方、宽、大,鼻翼的外形也偏方,鼻翼沟明显。高光通常归纳为小方块,体现肌肉紧凑、块面感增强。

女性对象:女性鼻梁纤细、秀气,起伏小,转折柔和。鼻头圆润,鼻翼外形偏圆。明暗交界线过渡柔和,暗部反光强

“翘鼻子”的特征表现

“趴鼻子”的特征表现

鼻部的角度特征

1)正面俯视角度鼻部表现规律:俯视鼻子的鼻底消失,鼻头下降,两侧鼻翼上升。重点处理鼻头、鼻翼上部及鼻梁的正、侧面交界线,加强明暗交界线在深浅、虚实、转折上的变化。

2)正面仰视角度鼻部表现规律:仰视的鼻子要注意压缩鼻梁的高度,加大鼻底的面积,下宽上窄的梯形特征增强。鼻孔增大变圆,鼻头、鼻翼的厚度增加。

3)半侧面角度鼻部表现规律:整体宽度变窄,要注意鼻子左右两部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变化。仔细分析鼻子中线所产生的透视变化,以及鼻梁上明暗交界线的变化和灰面的深浅变化。另外,还要注意鼻底明暗转折线的曲折变化以及明暗色阶变化。

4)全侧面角度鼻部表现规律:侧面鼻子的正、侧、底面的白、灰、黑关系十分明显,重点刻画鼻头、鼻翼的厚度及转折变化。注意鼻根、鼻梁到鼻头、鼻底、人中的边线的穿插、转折和虚实处理。鼻底、鼻翼与嘴部肌肉的衔接关系较难把握,要用块面的方法认真分析。注意在表现鼻子边缘轮廓时的虚实变化,避免出现“铁丝线”。

素描眼睛的画法

下面从眼部开始讲解。整体把握眼部的结构眼球、上、下眼睑、眼眶和泪阜是眼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

眉毛:表现眼睛还应包括眉毛和眶上缘及与鼻根、鼻梁的关系。眉毛由眉头、眉峰和眉梢组成,眉头到眉峰的长度大约为眉长的2/3,眉峰到眉梢的长度为1/3。眉头到眉峰部分的眉毛向斜上方生长,眉峰到眉梢部分的眉毛向斜下方生长。

眼球:呈球体,嵌在眼眶内,其表面湿润,反射光线强烈,往往会在上面形成一个高光。高光点的位置依据主光源方向决定。黑眼珠随透视角度的变化变成透视不同的椭圆,正面最为完整,全侧最小而瘪。

眼睑:眼睑又分上眼睑和下眼睑,它们分上下两部分包裹着眼球,呈圆弧状。眼球露出的部分有眼白、虹膜和瞳孔。或者停留在技术表现的阶段。

正面眼睛在刻画时要注意到的结构

1.仔细比较下边三幅图就会发现:尽管对象眉毛的固有色是黑的,但是它受到眉弓形体的影响,正好长在眉弓的背光和受光面上,所以在表现时要把这种由于形体的转折所产生的深浅变化。

2.受眉弓形体的影响,眉弓底面是一个往里转的暗面,运用“重掐上、中间透气、轻掐下”的处理手法。此外,眉头部位的眉毛是往斜上方生长的,而眉梢则是往斜下方生长的。具体表现:在眉头部位“挑”出几根重的眉毛;中间由于受光要画得含蓄些;到了颞线的转折处再画出些眉毛。

3.眼部外侧三角形面是由眉弓的截止点(①)、颧骨空间往后转的截止点(②)以及颞线到下巴的交界线(③)组成,它的亮灰与上眼皮的亮准确地体现了前后的空间。

半侧面眼睛在考试中会经常碰到(下图)

1.和正面角度眼部相比,半侧面眼部的高光会整体向外眼角一侧偏移。

2.眉弓在上眼皮上的投影会接近眉弓下缘,不过在塑造时还是要按照“重掐上、中间透气、轻掐下”的表现规律进行处理。

3.变化最明显的黑眼球和瞳孔的形状,从正面的圆形变成了半侧面的椭圆形。不过,眼部的塑造规律还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眉毛在眉头和眉梢部位的生长方向不同;上下眼皮一圈的方圆、虚实和深浅等变化;上下眼皮在内外眼角处的穿插关系;上下眼皮在横向和纵向上由于明暗的深浅形成的“球体”的感觉等。

侧面眼睛的表现规律(下图)

1.在侧面表现眼睛时,我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刻画近处的眼睛,而远处眼睛会被弱化处理,可弱化并不代表可以马虎。如下图,远处眉毛在哪里虚、哪里实以及眼球与眼皮的穿插关系都要交代清楚。远处眼睛上眼皮受光线的影响所形成的深浅变化非常明确,很好地加强了远处眼睛的体积感。并且,上眼皮最靠前的部分要亮于后转的上方和下方。

2.远处眼睛的穿插关系不能忽视。远处眼睛眉弓上下缘与上眼皮之间的穿插会形成一个窄小的灰面,而这个灰面在真人眼部非常模糊,很容易会被我们忽视。

3.眉毛随着眉弓的形体转折而呈现深浅变化,眉毛和眼睫毛往外翘起来的质感要表现生动。

4.黑眼珠在侧面的角度要稍微画扁一些,而且并不一定会画出高光。

正侧面眼睛刻画要点(下图)1.上下眼皮是附着在眼球上的,一定要画出上下眼皮包裹着眼球的感觉。2.上眼皮在下眼皮上的投影不能忽视,并且投影形状的方圆、虚实、深浅等变化也要交代清楚。

眼部常被忽视的局部塑造(下图)

1.从右图中眼部示意图可以看出,眼睛的轮廓线不是一条简单的弧线,它还具有微妙的转折、虚实和方圆等变化。

2.不能将眼皮的厚度处理成一条线,要像图中那样表现出左右的深浅变化。同时,下眼皮的顶面会形成一条很窄的受光面,并且该受光面从前到后也会有明度上的深浅变化。

3.顶侧光时,黑眼球的上方通常都会比下方略重,而且黑眼球的外圈不能用黑线勾死,注意其虚实和深浅等变化。

4.瞳孔最黑,刻画时一定要黑下去。

5.根据光源确定眼睛高光的形状:如果光源为管灯,那高光的形状会是一个长条状;如果光源为灯泡,那高光的形状会是一个圆点;如果光源为窗外自然光,那高光就可能会是一个窗户的形状。另外,如果高光是一个长条状,也不能将其画成直的,它的形状要随着眼球的球体转折而发生变化。同时,高光还存在一定的强弱变化。

眼部表现步骤的要点分析(下图)

1.眼珠的朝向要一致,虹膜的位置要左右对比观察,同时要留意眼白部分会有面积大小的变化。

2.眉弓的转折用清晰柔和的明暗交界线表现出来,适当交代出眉毛的走向。

3.通过表现上、下眼睑和眼袋来体现眼球体积。

4.两个虹膜因为前后位置的关系,要加强近处虹膜的色调,远处虹膜做虚化处理,形成对比。

眼部的性别特征(下图)

男性对象:男性眉弓的骨骼转折面清晰,体块方而有力,有明确的棱角和转折。眉毛多浓密、粗黑,无明确的形状。眼皮圆中带方,少睫毛。

女性对象:女性眉骨起伏平缓,没有强烈的体块转折和明暗对比。眉毛多为淡、疏、细,经修饰多成宛如柳叶的形。眼神清晰,给人明亮的感觉。

眼部的年龄特征(下图)

中年对象:中年人眼神清晰,明亮,高光明确。肌肉贴合骨骼和眼球,有较少皱纹。下眼袋明显,面积增大,皱纹随眼轮匝肌生长方向颁密集。

老年对象:老年人眼神含糊,不清晰,无明确高光。肌肉松弛,失去弹性,骨骼体块明显。眼皮松弛、浮肿,起伏转折较多。眉弓、眼球、颧骨的穿插结构清晰明确,暗部色调较重。

眼部的角度特征(下图)

1)正面俯视角度眼部表现规律:俯视角度的眼部眉毛、眉弓上部增大,底部减小或消失。上眼睑面积增大,底部消失。下眼睑的厚度增加。

2)正面仰视角度眼部表现规律:该角度眼部眉毛、眉弓底面的高度增加,眼睛的高度压缩,上眼睑的厚度增加。下眼睑的弧度减小,眼窝的面积增大。

3)半侧面角度眼部表现规律:双眼产生明显透视变化,近大远小,远处眼睛部分被鼻梁遮挡。黑眼珠透视压缩,呈长形椭圆状。在表现上要

注意上下眼睑的形状变化,注意两个眼角连线的斜度变化。远、近眼角的空间处理要到位,注意眼角的明暗和厚度的微妙变化。

4)全侧面角度眼部表现规律:全侧面的眼球突出,只能看到一只眼睛的半个面。黑眼珠只能看到侧面很小一部分,基本呈线状。眉骨与上眼皮最突出,眼部有明显的凹凸起伏。上眼皮靠外,覆盖大部分眼球。下眼皮靠内,托住小部分眼球。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zd/8284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