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纪录片《知识青年在云南》上海电影制片厂(年)这天走上知青路作者:叶铁淳

70年6月17日,走过了“四个面向”,上山下乡形势已是“一片红”,69届毕业生没有参军,这就意味着不管家里什么情况,必须到农村去,上海一个不留。就在这时,上海到云南去的知青专列停靠在虬江路火车站北区,没有红旗,也没有锣鼓,只有上海市“文攻武卫”队员神情严肃地头戴藤帽,手持长矛,排立在车站周围。当车门沉重地关闭,列车缓缓脱离了10号站台,顷刻间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叫声,成为没人指挥的悲恸乐章震动上海。这时闸北七中80多位同学,激动地坐在51型车厢的硬条凳上,争先恐后地把头探出狭小的窗外,最后一次向来送别的亲朋好友们挥手告别,这一刻我们和上海分离了,这一天我们踏上知青路。

火车的汽笛在浙,赣,湘,桂的上空拉过一个长声,又隆隆地爬上云贵高原,终于在第五天麻麻亮时到达雨中的昆明。大家一下子被迎面而来的风雨吹醒了,站台上举目无亲,带队的“工宣队·”大声地指挥着,我们手忙脚乱地跳下车,裹着高原的凉意,提着各自的旅行包,网线袋,马桶包,又紧紧张张地爬上来接我们的大卡车。昆明虽是省会,但见路上车辆不多,只有马车来来往往,赶早班的市民冒着淅淅沥沥的雨雾,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穿着和他们不一样,说着他们听不懂话的学生子,车站冷冷清清的,唯有不绝于耳的马蹄声在水泥地上“格格”作响,这时让我第一次离开书本,体会到离乡背井的词意。

西南刚进入雨季,“老解放“,“嘎斯”,“道奇”组成的车队雨中排列,后面的拖斗挂着我们的行李,从头望不到尾的车队,车下司机清一色的解放战争南下老兵,车上我们像灌猪一般挤成一团,为了爬山涉水,轮胎不断要绑上铁链,于是浩浩荡荡地前进在昆洛公路上。沿途古老的村落斑斑驳驳,残墙断瓦却是风光始然。城城街街漆成绿色的排门板上木纹里透露出历史的诉说。昏暗的灯光照耀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青苔露水倒映出人间的沧桑。老朽的板壁和青石之间张贴着革命的标语,穿越时空视觉似乎仍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族人民有的倚在窗口,有的蹲在垄上,像看西洋镜一般,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nmw.com/yqsszl/829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