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有一个关于“精准身份识别”的梦想,人脸、指纹、虹膜这些不可替代的生物体特征陆续被技术所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受到质疑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虹膜识别。虹膜识别,可能是一项更具有安全性的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时代0.2%的误差和人脸识别技术2%的误差,虹膜识别能将来误差控制到万分之一,绝对是当前最成熟和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
科幻电影中的虹膜识别技术
小伙伴们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过不少关于刷眼球进入密室或者打开保险库的情景,更有很多职业特工或者大盗通过更换仿照眼球,骗过识别系统的。但这里小狮子不得不率先吐槽,一旦眼球脱离身体,就会立刻失去生物活性,那时瞳孔对于任何光照刺激都不再有缩放反应,所以只要虹膜识别算法检测到这种反应,就可以判断虹膜是不是活体。因而,电影中的换眼球骗过虹膜识别系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什么是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应用于安防设备(如门禁等),以及有高度保密需求的场所,当然下来更多是用于手机支付、密码解锁等。
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是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其包含有很多相互交错的斑点、细丝、冠状、条纹、隐窝等的细节特征。而且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后,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将是保持不变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特征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
每一个虹膜都包含一个独一无二的基于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结构、凹点、射线、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的结构,据称,没有任何两个虹膜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关于眼球的故事
眼球识别、眼纹识别、虹膜识别、巩膜识别
在具体介绍虹膜识别技术优势以及应用以前,小狮子想要先给大家介绍下市面上各种眼球识别技术的差异。不同手机品牌厂商,通常为自己的眼球识别技术打出各种头衔,眼花缭乱之下,多少容易让消费者糊里糊涂中招。
眼球识别、眼纹识别、虹膜识别、巩膜识别……其实没有那么复杂,通过识别眼球的区域来划分,主要可分为虹膜识别(“黑眼珠”除掉中间黑色瞳孔的环状部分)和巩膜识别(“眼白”部分)两种。
目前vivoX5Pro、TCL么么哒3S、中兴天眼使用的均为识别巩膜区域的眼球识别技术
所谓的“眼纹识别”“眼球识别”均指的是刚才所说的第二种“识别巩膜”。相比于虹膜识别,巩膜识别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短。如果要谈到这项技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EyeVerify这家公司。这家创立于年的创业公司并不奢求太过未来的技术,仅利用智能手机上超过万像素的普通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巩膜识别过程。
EyeVerify研发出的EyePrintID技术正是利用了巩膜(也就是眼白)上血管纹理分布的唯一性。
强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虹膜识别灭杀当前其它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的错误率远远低于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静脉等。两个不同虹膜产生足够导致错误匹配的相似代码的概率,出色的虹膜识别算法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甚至达到万分之一。实际上,虹膜识别系统的性能非常优异,几乎适用于所有人。虹膜识别技术应用的最大障碍,是眼盲而不能注册。
在采集虹膜图像时,虹膜识别系统对虹膜区域的大小等会进行校正,以便解决瞳孔下意识的缩小和放大,从而得到一幅分辨率固定的虹膜图像。
好东西无奈价格太高
成本制约虹膜技术快速普及
早在20世界90年代就开始了虹膜识别的相关研究,但由于技术与商业上的原因,虹膜识别模块的复杂程度还并未达到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大规模商用的地步。
以富士通刚刚发布的第一台量产虹膜识别手机ArrowsNXF-04G为例,该机除了普通的前置摄像头之外,富士通在其右上方还独家定制了一个红外摄像头。其中间的镜头起到探测红外线的作用,而其外围则是圈状的红外线LED。相比于上面提到的“眼纹识别”,虹膜识别所需的硬件成本、开发成本、量产产能、工业设计能力均高出一大截,这也正是虹膜识别并未在手机上大规模商用的原因。
不仅仅是解锁和支付
虹膜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空间
虹膜扫描的最初应用主要是访问控制,如今,安防设备制造商都在努力占据生物特征识别市场,包括桌面验证、银行安全、电子支付、文件加密等,甚至是远程授权、云服务认证。
相比消费类电子的应用,虹膜识别技术当前更多其实是用于一些公共和商务应用领域,各种机场使用也非常频繁。乘飞机忘记带身份证?眼球没丢就好。
未来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当虹膜识别技术遇到智能家居
清晨睁开眼的瞬间,床头墙上空的虹膜设备自动扫描眼睛睁开的瞬间,卧室内的窗帘缓缓地被拉起,阳光静静地洒进来,厨房里的电饭锅、豆浆机自动开启,客厅舒缓的音乐响起,一个私人定制的美好早晨开启。舒服地卧在沙发上,浏览京东、1号店、淘宝等电商平台页面,拍下所需的生活用品,眼睛盯下手机屏幕,完成虹膜识别并支付,全程无须进行任何密码输入。
出门在外,扫描虹膜可直接完成付款交易,即使遇到需要现金的情景,到具备虹膜识别的ATM前,进行身份识别,即可完成无卡无密码取现。
这是一个无密的时代
还有哪些生物识别技术
移动互联时代,如同手机、平板一样,密码俨然已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无法断舍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京东、淘宝购物,还是网银支付,无论是刷微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