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优秀父母必读(ID:jiaoyu22)
最近,看到一则令人咋舌的新闻。
在广东东莞,15医院去配眼镜,验光结果震惊了所有人。
他眼睛超高度近视,已经达达多度。即便是超大号字体,他也要凑到15厘米以内才看得清楚。
医生检查发现,小钧的眼球结构严重变形,正常人的眼球,前后长度是24mm,而小钧的眼球长度已经达到31.5mm了,就好像一个吹胀的气球,视网膜随时有穿孔或脱落的危险。
小小年纪,为何会有如此高度的近视?
小钧妈妈在采访中说道,孩子有先天性近视,因为害羞不愿意配戴眼镜,再加上近来疯狂沉迷手机游戏,度数才会直线式上涨。
看似孩子不愿戴眼镜,深究到底,还是因为沉迷手机惹的祸。
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速度太快,如今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它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却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并且逐年提升,小学生的近视率已经接近40%。”
医生做过相关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
玩十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
玩20分钟手机,视力已经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
玩30分钟手机,泪膜破裂时刻与干眼症患者类似。
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常常会把手机给孩子,让他呆在一旁。殊不知,放纵孩子沉迷手机,你可能会轻松一时,却会后悔一世。
01
沉迷手机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去年8月的一个深夜,医院的唐医生接到了两个让他倍感痛心的孩子。
两个孩子,一个14岁,一个10岁,一个自残,一个自杀。
14岁的小孟,喜欢用手机玩游戏,在被爸爸劝说责骂之后,转身冲进厨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的左腕狠狠砍了6刀。
小孟爸爸吓坏了,赶紧夺过菜刀,医院,庆幸没伤到大动脉,侥幸捡回一条命。
另一边,10岁的小童和姑姑在一起的时候,想玩手机,姑姑担心对眼睛不好,便拒绝了他的要求。
结果小男孩二话不说,转身打开窗户,决绝地从六楼跳了下去,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徒留一家人悲痛欲绝。
短短几个小时,唐医生就亲眼见证了2个因为沉迷手机被毁掉的孩子,唐医生不禁感慨: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重视。
不让玩手机就自残、自杀,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可怕。
好奇心日报曾做过一次调查:你觉得新时代,最蛊惑人心的毒品是什么?
其中票数最高的就是,手机。
手机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可怕了?
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经常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
日本的一份研究也表明:孩子每多玩一个小时手机,患抑郁症的风险就会增加8%。
放任孩子沉迷于手机,孩子总有一天会废掉。
02
沉迷手机影响大脑发育
导致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
西雅图儿童行为学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研究发现:沉迷于手机、电视的孩子的大脑,与普通孩子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区别。
克里斯塔基斯表示,孩子长时间把精力花在屏幕前,大脑的感官刺激会不足,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的大脑,需要不断刺激,才能时刻保持健全。
如果孩子大脑长期接受手机、电视的刺激,大脑中没有被刺激的部分就会慢慢萎缩,进而停止发育。
一位资深的高中班主任分析过班级的成绩单。
结果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手机使用的频率成反比,使用手机越多的孩子,成绩就越容易受到影响。
那些成绩严重退步,名次靠后的同学,几乎都有沉迷手机这一恶习,很大一部分同学会用手机玩游戏。
另外,他还发现了一个现象:在手机的拥有率上,重点班远远低于普通班。
孩子沉迷于手机,在学习阶段会表现为各种学习障碍和各种自我管理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难以集中精神。
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玩小游戏都是一种高刺激行为,长期接受高兴奋体验,不仅消耗大量时间,还会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另一方面,沉迷手机还会占用宝贵的时间。
别的孩子课下拼命学习,沉迷手机的孩子想尽办法熬夜玩手机;别的孩子上课专心听讲,沉迷手机的孩子却胡思乱想,打盹等等,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所以,作为父母,趁孩子对手机还没有完全沉迷,趁还来得及纠正,请一定不要让孩子越陷越深。
03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
家长这样做,孩子不生气还听话
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机确实已经成为刚需品,孩子沉迷手机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似乎也没有办法做到。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又不影响亲子关系,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顺应孩子的心理需求。
很多家长和优妈反映,不让孩子玩手机,他们会发脾气,不和父母说话,最终不得不满足他们的需求。
实际上,强行收走手机,不论对孩子还是父母,都是弊大于利。强行收走手机之后,孩子会一直惦记着怎么拿到手机,无法心平气和地学习、写作业。
我们必须意识到,孩子玩手机,主要是为了满足四个方面的心理需求。分别是沟通情感需求,放松娱乐需求,个性时尚需求,了解信息的需求。
大部分孩子都是为了放松娱乐和寻求情感寄托,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他们的需求。
前一段时间,有位妈妈和我说,她刚上初中的孩子特别喜欢聊qq和